紙張耐折度知識介紹
紙張耐折度知識介紹
耐折度是指標準寬度的試樣,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往復折疊至斷裂所需的雙折疊次數(shù)的對數(shù)(以10為底)。
耐折度是紙耐折疊疲勞強度指標。耐折度是紙張的基本機械性質之一,用來表示紙張抵抗往復折疊的能力。紙張的耐折度是測量紙張受一定力的拉伸后,再經來回折疊而使其斷裂所需的折疊次數(shù),以次數(shù)表示,單位是雙折次,按縱向裁樣測試的為縱向耐折度,按橫向裁樣測試的結果為橫向耐折度。一般縱向耐折度比橫向耐折度高,這是由于纖維的排列及縱向纖維的結合力大的緣故。
紙張的耐折度取決于用來抄紙的纖維的長度、強度、柔韌性和纖維之間的結合力,長而強韌且結合牢固的纖維抄成的紙,其耐折度較高;如果在針葉木化學漿中配加闊葉木漿或草類漿,則耐折度明顯下降。另外,紙張的定量、厚度、緊度和水分含量等對耐折度的影響也很大。同種漿抄制的同種紙,在一定范圍內,當厚度和定量增加時,耐折度將明顯下降;在纖維材料中加入礦物填料可提高緊度,但會大大降低紙的耐折度;紙張含水量增加時,強度大的紙其耐折度會增加,而強度小的紙則會降低。
常見的耐折度儀有兩種,一種為臥式的,稱作肖伯爾(Schopper)式,在工作時將試樣往復折疊近180度;
另一種為直立式的,稱作MIT式,在工作時試樣往復折盈角度為135度。
耐折度優(yōu)化案例
面漿打漿磨片齒型優(yōu)化前后耐折度指標對比
指標
|
優(yōu)化前
|
優(yōu)化后
|
打漿濃度(%)
|
2.5-3.0
|
2.5-3.0
|
打漿度(°SR)
|
35-40
|
35-40
|
濕重(g)
|
7.0-8.0
|
8.0-9.0
|
橫向耐折度(次)
|
20-30
|
30-50
|
縱向耐折度(次)
|
40-50
|
50-70
|
單臺功率設定(KW)
|
250-300
|
200-250
|
運行時間(h/d)
|
12
|
10.5
|
芯漿打漿磨片優(yōu)化
從以上數(shù)據可以看出,處理面漿的磨片優(yōu)化后,在同樣打漿度的情況下成漿濕重提高約15%,成紙耐折度顯著提高30%以上,單臺設定功率降低50kw。在此基礎上,專門設計了一款HY Soft fin軟鰭磨片替代了原來處理歐廢OCC芯漿生產線的打漿磨片。軟鰭磨片為弧形刀齒,傾角度增大,泵出力強,并有利于廢紙纖維的勻整、疏解,降低切斷能力,保證纖維長度利于提高成紙物理指標,刀緣延長減少負荷損失,改型后再次取得理想效果,使成紙物理指標又躍上新的臺階,通過量大幅度提高,節(jié)能效果顯著。
指標
|
優(yōu)化前
|
優(yōu)化后
|
打漿濃度(%)
|
4.0-4.5
|
4.0-4.5
|
打漿度(°SR)
|
35-40
|
35-40
|
濕重(g)
|
6.0-6.5
|
6.5-7.0
|
橫向耐折度(次)
|
30-50
|
40-60
|
縱向耐折度(次)
|
50-70
|
60-80
|
單臺功率設定(KW)
|
250-300
|
200-250
|
運行時間(h/d)
|
15
|
12.5
|